返回

将门寡嫂_第四百九十八章 如何是好啊?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四百九十八章 如何是好啊?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shuquge.la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你看看人家韩国,投了以后,除了封地没了,但是贵族还是贵族啊,自家的家产还是自家的,一切待遇和秦国的贵族一样,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拼命呢?



至于大贵族,那就更不想拼命了,可以争一争,打一打,体现出自己的统战价值,但是拼命是不能拼命的,绝对是不能拼命的,现在打的凶一些,是为了卖个好价格,可不是真的为了给赵国卖命啊。



怎么能拼命呢?换个君主效忠继续做老爷不好吗?



你看看人家韩国,先前的文武重臣,照样是文武重臣。你看那个张开地,韩国的相国现在是秦国的太乐令丞了,算起来,这都算升官儿了。毕竟你韩国和秦国能比吗?



整个韩国上上下下的榜样,现在成了最显眼攻心的武器。



拼命,会死。



战败投降,失去一切。



主动投降,老爷们还是老爷,平民们也可以过得更好。



这样的选择题,到底该怎么选,根本不需要考虑。



当然也不是没有坚决保家卫国之人,也不是没有对赵国死忠之人,但是太少了。



这又一次显出了名声的重要。



一个大国的君主有着好名声,而且是大大的好名声,这可真的太重要了。



原本就不想拼命的,现在自然顺坡下驴直接投了,原本还在犹豫的,也更倾向于投降了,只要有人带头就跟着投了。



哪怕原本有些抵抗之心的,在两种极端下场的差别下,往往也没什么抵抗之心了。



即便是誓死顽抗的人,心中也会染上犹豫。而誓死顽抗的人本就是极少数。



毕竟这个时代不怎么讲国家和民族,主要讲的是家族,大家都是家天下,只要能够让家族更好,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

原本历史上,手段过于粗糙残暴,想投的都不敢投,只能死命反抗。



最终一切的征服也只能靠强权与杀戮,纵然天下人一时服软,可是仇恨深埋心中,统治成本极其高昂,隐患深埋水下,稍不小心,便会掀起惊涛骇浪,将这艘船彻底打翻。



但是如今是仁德和屠刀双管齐下,而且以仁德为主,既可以大大抵消抵抗之心,又可以消弭仇恨,稳固统治,减少统治成本,更快更好的吸纳同化一切。



天下事若是此消彼长,便是天大的差别。负一和一之间差的可是二,而这一正一负更是天壤之别。



统治是一门精妙的艺术,暴力是这门艺术的底色,但是如果只有暴力是玩儿不好这门艺术的。



就像盖房子,暴力是地基,没有暴力就无从谈起后续。



但是只有暴力,那能收获的也就只有一个地基,永远是盖不起来房子的。



至于这套房子到底能盖多少,盖多大,那就更看统治集团的统治艺术了,其中最高统治者的能力,至关重要。



至于赵国这边,眼看着就又要再打邯郸保卫战了,赵国上下君臣还急得好似无头苍蝇一般呢。



赵悼倡后同赵国文武大臣齐聚一堂共同商议,实际上也只剩下文臣了,大将都早已经全派出去抵抗了,不管怎么着也只能先挡住再说。



乐乘面对王翦苦苦支持,持续败退,赵葱面对蒙武,更是无力反抗。



只有南下回援的李牧,率领的是他心腹兵卒,是他在北疆镇守二十年,一手带出来的北疆铁骑,足足八万余人,并且战力强横,斗志顽强。



北疆燕代之地现在的生活习惯还是以游牧为主,人人精通骑射,再加上临近胡人,可以经常去拿一些牲畜,这才拿的出这么多骑兵。



但是即便如此,面对杨端和张唐这两个百战老将,依旧是占不到任何便宜。



李牧虽有地利人和,人数也和杨端和张唐差不多,但是终究是在后勤、军备,军械上差距太大了。



双方僵持不下,李牧即便心急如焚,数次强攻,可是依旧是难以寸进。



杨端和张唐并不着急,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拖住李牧,只要拖住,李牧的日子就不长了。



只是拖住李牧,对他们两个来说根本不难。



李牧在北疆深耕二十余年,一直是大权在握,在此期间吏治清明,守护北疆,打击胡人,在北疆的威望毫不夸张的说,是绝对大于赵王的。



第四百九十八章 如何是好啊?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